一文看懂传感器技术规格

2022-09-01

技术规格主要为用户提供产品技术和产品功能方面的信息。由于没有法律要求或行业标准来强制规定技术规格的内容和形式,因此每家制造商的技术规格都不尽相同。在分析技术规格的数据时,了解重要的细节、差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至关重要。


精确度vs 精度

“精确度”和“精度”两个术语的含义是不同的,对测量型传感器来说,必须对二者进行正确区分。


精确度包括测量范围内的线性误差、迟滞误差和重复性误差(或重复精度)。测量值或多或少总是接近于最终的平均值,可用“散布圆”来表示。不过,精确度并不能用于描述多次测量平均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此类误差用“精度”来表示。

一文看懂传感器技术规格 (1).jpg

精确度和精度

精确度→ 散布圆;精度 → 固定误差


精确度用以平均值为圆心的散布圆来表示。“精度”指多次测量平均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


最大测量误差vs 单独的标准测量误差

不同供应商对传感器规格的定义也不同。有的供应商提供最大测量误差,而有的则提供单独的标准测量误差。不过,这两种变量是截然不同的。

一文看懂传感器技术规格 (2).jpg

最大测量误差

最大测量误差= 固定误差 + 标准测量误差(散布圆)


标准测量误差用散布圆半径(精确度)来表示,而最大测量误差是固定误差(精度)与标准测量误差(精确度)之和。

由于所执行的通用规格不同,参数值相同的两种传感器,其性能可能天壤之别。如果两种传感器均以0.1%全量程(FS)来标示,其中一种未明确固定误差。而且,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也未标明。因此,标准测量误差为0.1% FS的传感器极有可能对应的是最大测量误差为0.5% FS的传感器。为了使最大测量误差达到0.1% FS,传感器必须要精确得多,例如:0.05% FS的标准测量误差(精确度,散布圆)加上0.05% FS的固定误差。

一文看懂传感器技术规格 (3).jpg

测量误差和最大测量

误差FS:全量程


如果数据表没有明确规定是最大测量误差还是标准测量误差,则必须使用小字进行说明,以便区别。问题的关键在于零点误差和满量程误差是否包含在技术规范中。例如:

根据标准测量误差规定的技术规格包括线性误差(根据最小值设定,BFSL)以及迟滞误差和重复性误差;根据最大测量误差规定的技术规格包括零点误差、满量程误差、线性误差(极限点设定之后)以及迟滞误差和重复性误差(EN 61298-2)。


误差定义

无论是标准测量误差,还是最大测量误差,都必须进一步考虑误差的定义。误差也有两种常见的定义方式。

一文看懂传感器技术规格 (4).jpg

误差定义

以上为正态分布误差模型,显示的是最大测量误差


测量过程中使用到大量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进行相应的多次测量。如果以“典型”误差来定义,只有68%1s)的传感器符合技术规格。这意味着有32%的传感器都不符合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规格。如果是以“最大”误差来定义的,则为高质量产品,因为从统计角度看,有99.7%3s)的测量型传感器都符合这一技术规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传感器都符合制造商的技术规格。


温度影响

标准测量误差和/或最大测量误差的规定与参考温度有关,通常是20℃。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传感器的工作温度都不稳定,或者偏离了20,这会对标准测量误差造成相应的影响,对最大测量误差的影响更大。这是由于传感器的性能只能针对一个温度值进行调节。因此,在变化的温度下,零点误差和满量程误差(极限点或最小值设定)都会发生变化。“零点温度系数”用于描述温度在压力为零的情况下对标准测量误差或最大测量误差的影响。一般而言,零点温度系数用%FS/10表示。如果一只传感器的初始最大测量误差为0.1%FS20下),若传感器的零点温度系数为0.05%FS/10,那么传感器在40的工作温度下所对应的最大测量误差则是0.2%FS“满量程温度系数”用于描述温度在满量程的情况下对标准测量误差或最大测量误差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满量程温度系数用%FS/10表示。满量程温度系数与零点温度系数合起来相当于精确度的下降值。

一文看懂传感器技术规格 (5).jpg

温度对标准测量误差和最大测量误差的影响

满量程温度系数→ 标准测量误差

零点温度系数→ 对固定误差的影响


从上图中可看出,真实值(蓝点)与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红点)之间的距离对应的便是固定误差。散布圆(标准测量误差)反映的是精确度,是多次测量值(灰点)构成的点云。最后,最大测量误差则用绿色虚线所构成的圆弧来表示,具体取决于散布圆和固定误差。零点温度系数对固定误差有影响,而满量程温度系数对标准测量误差有影响,二者合起来则表示温度对最大测量误差有影响。


分享